第四十二节 两宋之战-《大宋武夫》


    第(2/3)页

    就在新年出兵之前,作为北宋伪相的刘豫问道:“若汴梁守军从北面截断我军若何?”

    “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汴梁乐得看南北二宋相争,坐收渔人之利。”

    两淮距离杭州府最近,就成了两宋之战的主战场。

    连年征战,四围汴梁的失败,使女真族的兵源渐趋枯竭,必须向各个被统治民族搜罗壮丁。金朝在辽东和燕、雲地区征调渤海、汉儿军五万人,并且规定,凡是被征发的汉人,一律不准由别人代替。  

    金军由左副元帅完颜讹里朵、刚升任的右副元帅完颜挞懒和元帅左都监完颜兀术三员大将统率,伪北宋军由刘麟指挥,在九月下旬分路渡过淮河。他们采纳李成的意见,远远绕开汴梁的防区,以免汴梁阻截,使自己腹背受敌。刘豫在出兵前还发布伪令,扬言要“直捣僭垒,务使六合混一”。

    消息传来,江南摄政王府“举朝震恐”。赵构又想远遁避敌,汪伯彦、黄潜善等人都准备逃跑。

    但江南的豪绅大族之所以能够容忍赵构,就是为了保全自家的产业,岂容赵构逃走?韩肖胄道:“战而不捷,去未晚也。”

    东南地区有韩世忠、刘光世和张俊三支大军,另加杨沂中神武中军等,兵力总计十五万人以上,然而连淮南东、西路也不能守住。

    刘光世按未战先遁的惯例行事,立即退兵江南,将整个淮南西路拱手让给敌军。

    狡猾的张俊表面上说“避将何之”,但主张划江而守,“当聚天下兵守平江,俟贼退,徐为之计”,回避自己一军与敌对抗。他以“坠马伤臂”为藉口,拒不出兵渡江。连汪伯彦都看不下去了,派人监督他发兵,并奏请严惩张俊,但赵构将请示留中不发。

    南方的诸大将中,张俊是唯一参加了驱逐宰相李纲的人,惩罚张俊的请示自然毫无结果,不了了之。

    韩世忠军在大仪镇、鸦口桥和承州获得三次小胜,然而终究独力难支。

    最后,张俊军退守常州,韩世忠军  退守镇江府,刘光世军退守建康府,只能凭藉大江天堑,阻遏敌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