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杨凤楼,在哪里?-《大唐武生》


    第(2/3)页

    洛阳作为大唐东都,和都城长安之间联系很是紧密,勾通二者的驿路,乃是大唐境内驿路最好的一段,向来有“大路驿”之称,道路平坦,宽阔异常,甚至足以并行八辆大车,要是黄巢叛军顺着大路驿进击长安,旬日可达!

    整条道路上,恐怕只有潼关能够坚守。

    但是,朝堂对唐军能否守住潼关,心存怀疑。

    潼关屹立千年,地形险要,向来是关中门户,易守难攻,但是大唐朝堂,就是对稳守潼关没有信心,原因有二。

    先,在潼关历经千年的战事之中,最恐怖的一场惨败,就生在百年之前,犹如一团阴云,遮挡了大唐高层的信心,那是在安史之乱,安禄山统兵五万余,大唐名将哥舒翰统兵十五万,在潼关上演一场攻防战,虽然其中的原因很多,什么民心士气不佳,什么玄宗受人蒙蔽严令哥舒翰出阵,什么哥舒翰老迈不复当年等等,但是那一场战斗的结果,便是大唐名将哥舒翰,在千年潼关,统领三倍人马,也安禄山杀了个尸横遍野,对于如今的大唐朝堂来说,他们根本不愿去深究那一场战斗的谁是谁非,他们不敢将大唐的命运全部押在潼关之上!

    其次,这一次黄巢兵进潼关,号称人马十五万,虽然这个数字乃是谎称,不过最少也得有将近十万人马,而大唐这一方面,根本拿不出多少守卫兵力来。

    现在潼关之上,除了原本固守的士卒几千人,就只有齐克让麾下不足万人的人马,满打满算不到两万人

    要用这两万人来防备黄巢的十五万,谁心里都没底。

    不过,潼关不守也不行。

    为今之计,只能盼望东都洛阳能够多坚守几天,好争取时间,让大唐朝堂调集人马。

    这一场朝会,就在愁云惨淡中结束了,却也拿出了一个守卫潼关的方略。

    田令孜举荐左神策军马军将军张承范,右神策军步军将军王师会,左神策军兵马使赵柯。

    天子大喜,以张承范为兵马先锋使兼把截潼关制置使,以王师会为制置关塞粮料使,以赵柯为句当寨栏使。

    又以田令孜为左右神策军内外八镇及诸道兵马都指挥制置招讨使,原飞龙使杨复恭副之。

    又令张承范等人从左右神策军中甄选弩手二千八百余人,即日前往潼关守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