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5章 五大好处,良性循环-《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第(2/3)页

      一个有学识的人和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人,你们觉得高级技术的工匠们会选择哪一个带教?学成之后,哪一个研究新事物能力会更强?

      甚至说,当地有四五个大一些的集体工坊,他们会联合办学,吃穿用度一条龙。

      当然了,这些可能都需要我们在暗中推动,逼着……推着他们按我们的设想走。

      第五点,诸位还记得三级学校设立时我们对每年大学毕业两三千人时的担忧吗?我们担忧毕业人数太多,可陛下却是说都从胥吏干起,不愿意从胥吏干的那就另谋出路。

      话虽然这么说,可真要做起来就难了,读了商事儿你让他去经商,本钱呢?能不能抛下面子?但现在可以去集体工坊当个管理者。

      读了建筑的可以拉一帮人搞成集体工坊承接朝廷的部分修补,等等类似算是解决了大学学子的一条出路吧。”

      嘶……

      众人再次一惊,看着毕自严的神色满是敬佩。

      皇帝可是说过的,国与国之家的竞争最终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所以才决定了废除科举,改设三级学校,多科并存,百花齐放,让各个行业都持续涌现出一批批专业的人才。

      若是真按毕自严的这种设想,社学、郡学的学习环境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对学生们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人才多就会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各行各业的发展又会让整个国家进步,继而会大力支持学校和各行各业,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尚书大人谋划深远,我等不及!”

      “是呀,这两者我们压根就没有想到,只是看到了表面的东西,惭愧!”

      “的确是惭愧,真是高手在民间呀!”

      “前有东洞庭席端攀,后有广德泰张子兴,商事上的人才真的被我们忽略了。”

      “谁说不是呢,我们为官主政一方,顶多就是吏治澄清,让百姓们不被压迫,说到底也只能一县一府之地,受惠百姓数十万而已。

      可商人们有时一个想法却是能惠及数以千万的百姓。”
    第(2/3)页